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冬季我国高原东侧切变线形成的分析
引用本文:罗四维.冬季我国高原东侧切变线形成的分析[J].气象学报,1963,33(3):305-319.
作者姓名:罗四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
摘    要:在700毫巴图上,冬季在我国黄河流域以南經常存在一条切变线,它的特征是:切变线两旁的风向切变很大,而等压面上的高度場不明显. 文中明确地指出切变綫的生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形边界层內的摩擦作用,使得在靠近高原边緣上偏西北气流中,經常有反气旋性涡度向下游輸送所产生的. 在个例分析中,能清楚地看到切变线的发展过程和結构。它和北边槽线的性质、是不同的,和鋒区也无固定的关系。对1959年1月进行普查的結果,証明这不是个別現象。 在52次切变线的統計分析中指出:在高原的边緣上(尤其在兰州附近經常有反气旋环流向东偏南的方向移动,而正是因为这些小高东移的結果而引起切变线的生成。 文中最后用模型实驗与天气实例进行对比,指出这种切变线的形成过程,与水流过圆柱时,在圆柱后面边界层及尾流中流場发展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 虽然,有些切变线可能与某些大形势和鋒区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它的結构上,也明显地反应出高原边界层內动力作用的影响是存在的。

收稿时间:1962/7/12 0:00:00
修稿时间:3/1/1963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