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地貌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以江西省为例
引用本文:朱传民,黄雅丹,吴佳,彭琼.不同地貌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以江西省为例[J].山地学报,2012(2):156-164.
作者姓名:朱传民  黄雅丹  吴佳  彭琼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2010年项目(项目编号:10JL07);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编号:DLLJ201008);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编号:DHXK1026)~~
摘    要:在构建衡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P-S-R模式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软件,利用ESDA等方法,对江西省各地貌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针对各地貌区制约耕地集约利用因素,分别提出了今后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两时段基于综合度的Global Moran’s I分别为0.16和0.30,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呈空间正相关,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地域上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区域差异性,且有不断加强趋势。总体上平原区的集约水平高于丘陵与山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相对较高;各研究实体Local Moran’s I及Grid图,反映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局域空间上的均质性,即水平高、低区域各自集聚;LISA显著集聚四种类型中,正空间自相关的"H-H"、"L-L"占主体部分,时段Ⅰ二者约占总数的73.33%,时段Ⅱ则提高到80.95%。其中,"H-H"关联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而赣东北、西北及南部的丘陵山区则表现出明显的"L-L"关联特征;平原、丘陵、山区三大地貌区影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各异。

关 键 词:耕地  集约利用  空间分异  IDW插值  驱动机制  江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