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介形虫群集性死亡事件成因
引用本文:潘树新,梁苏娟,史永苏,王天琦,王建功,曹学明,唐振兴,李本才,董丽红,刘晓芳.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介形虫群集性死亡事件成因[J].古地理学报,2010,12(4):410-415.
作者姓名:潘树新  梁苏娟  史永苏  王天琦  王建功  曹学明  唐振兴  李本才  董丽红  刘晓芳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59;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20;3.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吉林松原 1380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 
摘    要: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发育含大量介形虫化石的介形虫层,介形虫层的单层厚约5~200cm。介形虫层具有低伽马、高电阻、低声波等测井响应特征。以测井资料识别介形虫层为基础,研究了介形虫层在平面上不同相带及其在纵向高频层序格架下的分布规律,探讨了介形虫群集性死亡的原因。介形虫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大庆、龙虎泡—红岗阶地、黑帝庙等环坳带,盆地东部相对不太发育,滨浅湖是介形虫生存的有利环境;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青一段上部及青二段。高频层序旋回控制了介形虫的繁殖与死亡,介形虫群集性死亡事件主要发生在基准面下降期间。介形虫的群集性死亡与湖泊面积扩大无关,更与海侵事件无关。基准面下降造成水体变浅、矿化度增高以及砂岩进入滨浅湖可能是导致介形虫群集性死亡的直接原因。

关 键 词:介形虫  群集性死亡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海侵  

Origin of ostracod extinction event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Songliao Basin
Pan Shuxin,Liang Sujuan,Shi Yongsu,Wang Tianqi,Wang Jiangong,Cao Xueming,Tang Zhenxing,Li Bencai,Dong Lihong,Liu Xiaofang.Origin of ostracod extinction event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Songliao Basin[J].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10,12(4):410-415.
Authors:Pan Shuxin  Liang Sujuan  Shi Yongsu  Wang Tianqi  Wang Jiangong  Cao Xueming  Tang Zhenxing  Li Bencai  Dong Lihong  Liu Xiaof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古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古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