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典型东北冷涡个例的平流层-对流层交换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引用本文:陈丹,吕达仁,陈泽宇.典型东北冷涡个例的平流层-对流层交换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4):239-240.
作者姓名:陈丹  吕达仁  陈泽宇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0503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0CB42860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BK20130994);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3322812000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摘    要: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发生于2010年6月19~23日的我国东北地区一次典型冷涡过程开展高垂直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在模式结果再现此次东北冷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用Wei公式考察该冷涡引起的平流层-对流层质量交换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冷涡过程所引起的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交换总效应表现为平流层向对流层的净输送.在冷涡形成前期,即大型槽脊发展阶段,已经存在活跃的交换.在冷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槽后和冷涡移动方向的后部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由平流层向对流层的输送,而在槽前和冷涡移动方向的前部主要表现为由对流层向平流层的输送.这种空间分布形态主要是由对流层顶变化项决定,但由于其引起的向上、向下交换量作用相抵消,因此它对净交换量的贡献很小,而对此次过程净交换的贡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水平运动项.冷涡活动区域平均的总交换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表现为三段:(1)在冷涡形成前期,存在较强的平流层空气向对流层输送过程;(2)随着冷涡的形成发展,总通量表现为TST-STT-TST波动趋势;(3)冷涡发展后期,又表现为平流层空气向对流层输送.

关 键 词:平流层-对流层交换  质量通量  东北冷涡  WRF模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