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
引用本文:于炳松.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J].地学前缘,2013,20(4):211-220.
作者姓名:于炳松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优先发展领域项目,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项目
摘    要:页岩气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集体,对于其孔隙类型,目前国际上尚没有统一分类方案。由于其孔隙结构的特殊性,常规孔隙表征方法也难以对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有效的表征。为此,在充分调研和系统总结国际上有关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页岩储层的特殊性,提出了页岩气储层孔隙的产状结构综合分类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了孔隙定性观察和定量测定的信息。根据定性观察的孔隙产状,把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类型划分为与岩石颗粒发育无关的和与岩石颗粒发育有关的两个大类。前者即为裂缝孔隙,后者为岩石基质孔隙。岩石基质孔隙大类又进一步分成了发育在颗粒和晶体之间的粒间孔隙、包含在颗粒边界以内的粒内孔隙和发育在有机质内的有机质孔隙。年轻的浅埋藏沉积物中只含有粒间和粒内孔隙,这些孔隙随着埋藏和压实而大大减少。随着埋深的增加,伴随着烃类的热成熟,有机孔隙开始发育,同时,随着烃类热成熟过程中有机酸的排放,导致溶解孔隙的形成。再结合定量测定的孔隙结构信息,把孔隙划分为微孔隙、中孔隙和宏孔隙。综合上述不同产状孔隙类型的结构特征,即构成了文中的产状结构综合分类。同时,鉴于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以及难以用研究常规油气储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表征,文中介绍了目前最常用的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的定性半定量观测和定量检测方法。前者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抛光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后者包括压汞分析、低压氮气吸附、低压二氧化碳吸附和核磁共振等方法。

关 键 词:页岩气储层    孔隙结构    孔隙分类    孔隙表征
收稿时间:2012-12-10
修稿时间:2013-04-01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as shale pore system
YU Bingsong.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as shale pore system[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3,20(4):211-220.
Authors:YU Bingsong
Institution:YU Bingso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Keywords:gas shale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pore classification  pore characteriz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