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古-中生界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
| |
作者姓名: | 李昂 鞠林波 张丽艳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沈阳 110034;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 大庆 16351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China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
| |
摘 要: | 古城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的重要勘探领域,古城6、8、9井的相继成功证实了其良好的勘探前景。塔里木盆地多年勘探实践表明,断裂对储层的形成和成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于油气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本区二、三维地震资料,从分析断裂剖面的几何特征入手,建立了古-中生代的断裂发育样式,结合多窗口倾角扫描技术识别了隐蔽走滑断裂的平面特征,系统剖析了不同演化阶段断裂的变形机制,详细研究了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古城地区主要发育7类不同断层的构造样式,包括张性正断层、张扭性负花状构造、正"Y"字形构造、反"Y"字形构造、压扭性正花状构造、近直立的共轭走滑断层及张扭性走滑正断层;平面上主要发育NW向、NE向和NNE向3个方向的断裂。根据断裂的几何要素和动力特征,将断裂活动期次分为早加里东期、中加里东期、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和印支-燕山期。其中:中加里东期断层奠定了本区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是油气和下部流体向上运移重要通道;印支-燕山期形成的"羽状"断裂带是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断裂再次活化形成的,距离其在3.0 km以内的井普遍钻探效果较差,对成藏有着重要的破坏作用。
|
关 键 词: | 塔里木盆地 古城低凸起 构造演化 变形机制 油气成藏 |
收稿时间: | 2017-10-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