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藏江孜地区海相白垩系铁赋存状态及古海洋意义
引用本文:陈曦,王成善,胡修棉,黄永建.西藏江孜地区海相白垩系铁赋存状态及古海洋意义[J].地质学报,2008,82(1):77-84.
作者姓名:陈曦  王成善  胡修棉  黄永建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编号2006CB7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332020)资助的成果
摘    要:白垩纪黑色页岩至大洋红层的转变,预示着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及海洋-气候系统的改变。海相白垩纪黑色页岩与大洋红层在我国西藏江孜地区广泛发育,其中床得剖面已经成为海相白垩系研究的经典剖面之一,根据岩性的不同以及剖面上所表现出的风化色差异,床得剖面自底部至顶部可分为黑层段、白层段和红层段等岩性单元。本文以床得剖面为代表,分析了江孜海相白垩系黑色页岩至大洋红层样品中铁、铝含量、Fe3 /Fe2 比值的变化规律、铁的富集特征及其漫反射光谱特性。红层的铁、铝含量及Fe3 /Fe2 比值均远高于其它层位。红层中铁铝含量呈线性相关,认为红层中的铁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铁在红层中富集,是由于陆源输入的增加造成。而黑层和白层中铁铝相关系数很低,可能的解释是由于这两个层段中常见的黄铁矿化结核而导致铁的流失。漫反射光谱学实验显示黑层段和白层段下部的漫反射光谱略显435nm处针铁矿特征峰值,白层段上部反射光谱的峰值不明显,而红层样品在波长565nm处呈现赤铁矿特征峰值。因而,在红层中铁矿物主要以赤铁矿形式存在,而黑层和白层下部有针铁矿存在,在白层上部没有高价态铁矿物。床得剖面的红层段铁富集程度很高,黑层段和白层下部铁相对较为富集,而在白层上部,铁呈亏损状态。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江孜地区红层沉积时期大洋底层水为富氧状态,而黑层和白层下部可能为弱氧化状态,大洋缺氧沉积出现于白层上部。

关 键 词:白垩系    古海洋  江孜  西藏
收稿时间:2007-08-28
修稿时间:2007-11-02

The Occurrence of Iron in the Chuangde Section of Gyangze, Southern Tibet: Implications for the Paleoceanography
CHEN Xi,WANG Chengshan,HU Xiumian,HUANG Yongjian.The Occurrence of Iron in the Chuangde Section of Gyangze, Southern Tibet: Implications for the Paleoceanography[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8,82(1):77-84.
Authors:CHEN Xi  WANG Chengshan  HU Xiumian  HUANG Yongjian
Institution:CHEN Xi,WANG Chengshan,HU Xiumian,HUANG Yongjian Research Center for Tibetan Plateau Geology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Department of Geology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Abstract:
Keywords:Gyangze  Cretaceous  iron  paleoceanography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