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藏日土地区弗野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约束
引用本文:张璋,耿全如,彭智敏,丛峰,关俊雷.西藏日土地区弗野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约束[J].地质通报,2015(Z1):262-273.
作者姓名:张璋  耿全如  彭智敏  丛峰  关俊雷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3036500;12120111212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73047;41303043;41402058)
摘    要: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日土—多龙地区为一条燕山期岩浆弧,已相续发现多处大、中型矿产,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弗野岩体位于该岩浆弧西侧,岩性以闪长岩和闪长玢岩为主,蚀变较强;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后亏损Ba、Nb、Ta、Sr和Ti,富集Th、U和Pb;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表现出整体向右缓倾,显示负Eu异常;D1046和D1049两件样品的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主要集中在-5.2~-12.2区间,TDM1模式年龄介于0.98~1.28Ga之间;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19.06±0.48Ma和120.03±0.6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属于I型花岗岩类,源区物质来源于幔源物质和下地壳物质。根据该岩浆弧带的岩体特征判断,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至少在中侏罗世已经开始了向北的俯冲作用,且在早白垩世这种向北的俯冲作用仍在持续。

关 键 词:日土—多龙岩浆弧  弗野岩体  岩石成因  LA-ICP-MS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西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