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藏南乌郁盆地晚新生代沉积序列的时代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陈贺海,汉景泰,丁仲礼,孙会国,郭正府.藏南乌郁盆地晚新生代沉积序列的时代及其区域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7,37(12):1617-1624.
作者姓名:陈贺海  汉景泰  丁仲礼  孙会国  郭正府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北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一科,宁波,315800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摘    要:青藏高原的古高度及其时代迄今仍是青藏高原研究的重大课题. 通过对乌郁剖面近 145 m水平地层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和下伏火山岩定年, 建立了乌郁盆地15~2.5 Ma时段的年代地层学框架和盆地发育历史. 研究表明, 15 Ma以来乌郁经历了3个重要的构造发展阶段. 15~8.1 Ma 期间, 乌郁盆地发生了强烈的火山构造作用, 其中包括至少3期强烈的火山喷发并使地层倾斜、 褶皱. 其后, 盆地进入较长的构造平静期, 发育了8~2.5 Ma湖相沉积序列. 2.5 Ma期间, 乌郁盆地经历了一次较强的东西向拉张, 产生了南北向断裂, 结束了湖泊沉积, 沿断裂发育了河流. 与吉隆盆地对比结果表明, 8 Ma以来喜马拉雅造山带和冈底斯造山带经历的构造作用有高度的一致性. 因此, 上述3个不同的构造阶段具有区域性意义. 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中新世以来藏南地区古气候环境演化和高原隆升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关 键 词:青藏高原南部  乌郁盆地  晚新生代  古地磁  K-Ar年龄
收稿时间:2007-06-25
修稿时间:2007年6月25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