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四川盆地回龙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混积岩特征及模式
引用本文:谭梦琪, 刘自亮, 沈芳, 谢润成, 刘成川, 邓昆, 徐浩. 四川盆地回龙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混积岩特征及模式[J]. 沉积学报, 2016, 34(3): 571-58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5
作者姓名:谭梦琪  刘自亮  沈芳  谢润成  刘成川  邓昆  徐浩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 610059;;;3.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都 61004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29)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摘    要:川西回龙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混合沉积,结合野外露头、钻井岩芯、测井和显微组构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该研究区混积岩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研究认为,回龙地区大安寨段属湖泊混合沉积相,分为滨浅湖混合沉积和半深湖混合沉积两个亚相,并划分了五个沉积微相,分别为高能介壳滩混合沉积微相,低能介壳滩混合沉积微相,砂质浅滩混合沉积微相,浅湖混合沉积微相以及半深湖混合沉积微相。基于所划分的混合沉积相的特征和四川盆地以及研究区回龙大安寨段在侏罗纪的沉积相演变过程,分析了该区混积岩的成因及混合沉积演化模式。得出结论:研究区湖相混合沉积主要受物源供给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在五种不同混合沉积微相控制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混积岩。

关 键 词:四川盆地   侏罗系   自流井组   混积岩   沉积模式
收稿时间:2015-05-05
修稿时间:2015-07-0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