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江西峨嵋洞石笋微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引用本文:张海伟,包艳艳,张瑞,孟秉霖,蔡演军,程海.江西峨嵋洞石笋微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第四纪研究,2022(4):1148-1158.
作者姓名:张海伟  包艳艳  张瑞  孟秉霖  蔡演军  程海
作者单位:1.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3.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88101、41972186、41731174和41502166);
摘    要:生长快速、具有年纹层的洞穴石笋是研究过去季节-年际尺度气候变化的重要地质载体之一。本研究对江西峨嵋洞长度为60 mm的现代石笋EM1进行微层分析、高分辨率的氧、碳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了石笋微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峨嵋洞石笋微层具有典型的“南方型”微层特征:肉眼可见的暗褐色致密亚层,在透射光下为透光层,在紫外光下为不发光层;肉眼可见的乳白色疏松亚层,在透射光下为不透光层,在紫外光下为发荧光层。暗褐色致密亚层的方解石δ18O值由年内最小变为最大而δ13C值为年内偏正峰值,乳白色疏松亚层的方解石δ18O值由年内最大变为最小而δ13C值为年内偏负峰值。月-季节分辨率的δ18O和δ13C记录为反相关关系,δ18O滞后于δ13C变化约3~4个月。研究认为峨嵋洞石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春季-早夏较多降水和有机质淋滤(形成乳白色疏松亚层)以及盛夏高温干旱(形成暗褐色致密亚层)的配置有关。部分乳白色疏松亚层内还发育有极细的荧...

关 键 词:石笋  年纹层  伪年层  季节分辨率  碳、氧稳定同位素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