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麻类作物植硅体形态研究
引用本文:王聪,张健平,吕厚远.麻类作物植硅体形态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2(6):1775-1791.
作者姓名:王聪  张健平  吕厚远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大学;3.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18303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421774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T2192954);
摘    要:大麻在中国被称为“五谷”之一,可纤用、油用、药用以及用于宗教活动等,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早期大麻果实易腐烂灰化、不易保存,因此建立大麻的植硅体鉴定标准,对揭示其起源、驯化和传播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大麻(Cannabis sativa L.)、红麻(大麻槿)(Hibiscus cannabinus L.)、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青麻(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等6种麻类作物的果实或种子进行了系统的植硅体形态研究,探寻具有鉴定意义的特征植硅体类型,为研究其起源、驯化和传播提供新的方法。将每份样品解剖出不同的部位,采用湿式灰化法对每个部位分别进行植硅体提取,并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分别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发育植硅体的部位有:大麻的苞片和果皮、苎麻的果被和果皮、黄麻种皮以及青麻种皮,未见植硅体的部位有:红麻和亚麻的种子。仅有大麻果皮中存在典型形态特征的植硅体,如不规则多边疣粒板型...

关 键 词:大麻  麻类作物  植硅体  植物考古  形态研究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