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Fe-氧羟化物的形成: 矿物和地球化学证据
作者姓名:曾志刚  王晓媛  张国良  殷学博  陈代庚  汪小妹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大洋专项课题
摘    要:测定了东太平洋海隆13ºN附近1个站位(103º54.48′W, 12º42.30′N, 水深2655m)的Fe-氧羟化物的矿物和化学组成. Fe-氧羟化物为隐晶质, 含少量闪锌矿微晶. 与其他海区的Fe-氧羟化物相比, 其化学组成的变化范围较小, Fe, Si, Mn含量分别达39.90%, 8.92%和1.59%, 具有高Cu(0.88%~1.85%)和Co(66×10-6~704×10-6)含量, 以及Co+Cu+Zn+Ni>1.01%的特点, 微量元素As, Co, Ni, Cu, Zn, Ba, Sr和常量元素Fe, Ca, Mg, Al的含量落在东太平洋海隆13ºN附近热液硫化物的变化范围内, 反映出其是热液硫化物经次生氧化作用形成的产物. 东太平洋海隆13ºN附近1个站位Fe-氧羟化物的SREE较低(5.44×10-6~17.01×10-6), 具有明显的负Ce异常(0.12~0.28), 与海水具有相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模式形态, 明显不同于热液柱中悬浮物和喷口流体的REE组成特征, 表明Fe-氧羟化物形成过程中REE主要来自海水, 可构成海水中REE的一个汇. 热液柱颗粒物的快速沉淀导致了其REE含量较低和Mn含量偏高, Fe-氧羟化物对海水的吸附作用, 使其从海水中捕获了部分V和P等元素. 东太平洋海隆13ºN附近该站位Fe-氧羟化物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低温、有氧条件下的硫化物次生氧化过程, 所形成的Fe-氧羟化物与东太平洋海隆13°附近的硫化物平均值相比, 具有较高的Fe, Cu, Co含量, 和较低的Zn, Pb, Cd含量.

关 键 词:矿物学  地球化学  形成  Fe-氧羟化物  东太平洋海隆13°N
收稿时间:2007-03-28
修稿时间:2007-03-28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