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雪峰山西侧贵州地区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引用本文:刘丽萍1, 2 李三忠1, 2 戴黎明1, 2 王岳军3 刘博1, 2 金宠1, 2 张国伟4. 雪峰山西侧贵州地区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J]. 地质科学, 2010, 45(01): 228-242.
作者姓名:刘丽萍1  2 李三忠1  2 戴黎明1  2 王岳军3 刘博1  2 金宠1  2 张国伟4
作者单位:1.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0;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 266100;  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510640; 4. 西北大学西安 710069
摘    要:贵州中生代变形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发育三幕褶皱变形、两幕逆冲和三幕走滑。根据区域对比、卷入褶皱的地层和褶皱间的叠加关系,判断三期褶皱的形成顺序依次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时限在J3—K2之间。逆冲推覆构造主要由向北西或西逆冲的近南北向逆冲断层组成,大体与南北向褶皱同时形成; 自雪峰构造带西缘向西,依次划分出根部带、中部带和前锋带。但是,在根部带识别出两幕逆冲推覆,其它两带各识别出一幕。走滑断层也有3个方向:东西向、北东向和近南北向。东西向走滑断层呈现出右行压扭的运动学特征,而大多数北东向走滑断层是左行张扭性质的。依据各个方向断层间的切割和限制关系,推测东西向走滑断层最早形成,其次是南北向逆冲断层,北东向走滑断层最晚活动。这些断裂和褶皱特征,总体表现出贵州多重多种复合联合的构造特征,最后,探讨了本区的构造成因模式。

关 键 词:雪峰山 燕山期 褶皱 逆冲推覆 成因模式
收稿时间:2009-07-03
修稿时间:2009-11-25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