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更新世以来的生源沉积物沉积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引用本文:王汝建,成鑫荣,刘传联,翦知,王吉良,李建,武晓光.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更新世以来的生源沉积物沉积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1,21(4):67-72.
作者姓名:王汝建  成鑫荣  刘传联  翦知  王吉良  李建  武晓光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教育部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教育部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教育部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教育部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教育部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教育部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教育部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92,上海20009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G2 0 0 0 785 0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4 9946 0 11),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
摘    要: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中部柱状样MD972140中钙质超微化石氧同位素记录和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为该柱提供了可靠的年龄框架。氧同位素记录与生源和非生源组分的对比表明,粗组分和碳酸钙含量变化表现为冰期降低,间冰期升高,类似于大西洋型旋回,而蛋白石和非生源组分却与之相反。更新世以来粗组分和碳酸钙含量的变化总体上是由高到低,而蛋白石和非生源组分含量的变化是由低到高,反映了陆源物质输入量和表层水生产力的增加。由此可见,碳酸钙和蛋白石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到钙质和硅质生物生产力以及陆源物质输入量的控制。氧同位素7期以来,蛋白石含量和硅质微体化石丰度在冰期升高及在间冰期降低的变化反映了表层水生产力的波动和硅质溶解作用的强弱。

关 键 词:生源沉积物  表层生产力  更新世  古海洋学  西太平洋暖池  氧同位素  生物地层学
文章编号:0256-1492(2001)04-0067-06
修稿时间:2001年7月16日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GENIC SEDIMENTS AND THEIR PALEOCEANOGRAPHIC IMPLICATIONS IN THE WEST PACIFIC WARM POOL DURING PLEISTOCENE
WANG Ru jian,CHENG Xin rong,LIU Chuan lian,JIAN Zhi min,WANG Ji liang,LI Jian,Wu Xiao guang.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GENIC SEDIMENTS AND THEIR PALEOCEANOGRAPHIC IMPLICATIONS IN THE WEST PACIFIC WARM POOL DURING PLEISTOCENE[J].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2001,21(4):67-72.
Authors:WANG Ru jian  CHENG Xin rong  LIU Chuan lian  JIAN Zhi min  WANG Ji liang  LI Jian  Wu Xiao guang
Abstract:
Keywords:biogenic sediments  surface productivity  Pleistocene  West Pacific Warm Pool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