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NPP/VⅡRS卫星反演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微物理特征
引用本文:岳治国,余兴,刘贵华,戴进,朱延年,徐小红,惠英,陈闯.NPP/VⅡRS卫星反演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微物理特征[J].气象学报,2018,76(6):968-982.
作者姓名:岳治国  余兴  刘贵华  戴进  朱延年  徐小红  惠英  陈闯
作者单位:1.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西安, 710014
基金项目: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边界层与对流层观测(GYHY201406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以国际合作项目(41561144004)。
摘    要: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及下游灾害性天气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研究青藏高原云微物理特征有重要意义。但因高原台站稀少,对云微物理研究不充分。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卫星Ⅶ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传感器包含17个中分辨率通道(750 m)和5个高分辨通道(375 m),具有反演初生小块对流云的优势,能够利用NPP/ⅦRS反演对流云的微物理特征。利用NPP/ⅦRS卫星格点对流云云物理自动反演(Automatic Mapping of Convective Clouds,AMCC)软件对高原地区2013-2017年夏季(6-8月)过境的ⅦRS资料进行了反演,得到了高原对流云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并计算了这些物理量在0.33°×0.33°格点上的平均值。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反演云底温度(Tb)与那曲探空计算抬升凝结温度(TLCL)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7,均方根误差为3.0℃。(2)高原对流云宏、微观物理特征为:一是云底冷(Tb为-5℃),云底离地高度为1800-2200 m,云内含水量低;二是云底云凝结核数浓度(NCCN)为200-400个/mg,最大过饱和度(Smax)为0.7%,NCCN少,Smax大,云滴凝结增长速率更快;三是降水启动厚度(D14)小,为1500-2000 m,雅鲁藏布江流域及藏南地区D14约500-1000 m,更加容易形成降水;四是云顶海拔高度为10-13 km,云厚度从南部5000 m逐渐减小到北部2500 m,云厚有限;五是晶化温度高,从中部、南部-30℃到北部-25℃,加之高原Tb < 0℃,使得云内降水粒子以冰相为主。(3)高原对流云的这些微物理特征决定了其降水具有多发、短时、量小、滴大的特点。这些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高原夏季对流云的科学认识。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ⅦRS    云微物理反演    对流云    云底温度    云凝结核
收稿时间:2018/3/13 0:00:00
修稿时间:2018/7/22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