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19年春季孟加拉湾中部放射虫群落结构垂向变化
引用本文:张兰兰,程夏雯,向荣,邱卓雅,常虎.2019年春季孟加拉湾中部放射虫群落结构垂向变化[J].热带海洋学报,2023(4):166-175.
作者姓名:张兰兰  程夏雯  向荣  邱卓雅  常虎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6056、421760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享航次计划项目(41849910)~~;
摘    要:本文利用虎红染色和传统形态分析方法,首次揭示了孟加拉湾中部0~2600m水深放射虫类群(多囊虫、等辐骨虫、列足虫和稀孔虫)的垂向变化特征。多囊虫可生活于全水深,丰度最高值在叶绿素最大值层,表明大部分多囊虫偏好光线充足和营养丰富的水体环境;在阿拉伯海高盐水入侵影响的中深层水体(200~1000m)中,多囊虫活体群和残骸群的丰度变化平稳,反映出其偏好高盐环境(>34.5‰); 1000~2000m水层中活体群未增加,但其残骸群的丰度明显升高,推测取样期间1000~2000m水深处可能存在横向搬运现象。等辐骨虫活体丰度最高值出现在50~100m, 100~200m深度急剧下降,在200~2600m水深则几乎缺失; 0~200m残骸体数量极低,表明等辐骨虫偏好光线充足、营养丰富的环境,其在约100m深发生大量溶解。印度棒矛虫(新种)(Sticholonche indicum sp. nov.)被描记,其形态不同于其他棒矛虫种,具有明显更长的船桨状轴足,其活体峰值位于200~300m,偏好中等温度、高盐的环境,且不受低含氧量的限制。稀孔虫主要生活于50m以深,高峰值出现在200~300m,...

关 键 词:孟加拉湾  浮游动物放射虫  群落结构  深度变化  环境适应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