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西藏纳木错地区晚白垩世过铝质花岗岩成因及对构造演化的制约
作者姓名:魏永峰  肖倩茹  吴建鑫  肖渊甫  刘海永  罗巍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610059;2.四川容大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10041;3.自然资源部四川木里难选冶金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15800;4.西藏地质调查院850000;
摘    要:对纳木错地区过铝质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精确限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机制及构造演化。纳木错地区过铝质花岗岩为二云母钾长花岗岩及(含红柱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NW、NE向逆冲走滑断裂构造较为密切。岩石A/CNK值为1.05~1.28,具有高CaO/Na2O值(0.30~0.71)、低Al2O3/TiO2值(25~80)的特征,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系列,为“高温”型后碰撞花岗岩。岩石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76~75 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纳木错地区早白垩世中期(120 Ma左右),班公湖–怒江洋盆最终闭合,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开始陆陆碰撞,在晚白垩世早期进入后碰撞阶段(100?~75 Ma),地壳增厚不明显(≤50 km)。岩浆源岩可能为拉萨地块基底的念青唐古拉群变质砂屑岩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代表了北拉萨地块碰撞岩浆事件的谢幕,火山–岩浆(弧)的总体构造格局形成。

关 键 词:晚白垩世  过铝质花岗岩  拉萨地块  构造演化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