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VSP地震干涉成像及应用研究
引用本文:陈国金, 陈占国, 雷朝阳, 张亚红, 张洁, 孙振涛, 张卫红, 吴永栓. 2020. VSP地震干涉成像及应用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63(6): 2357-2374, doi: 10.6038/cjg2020N0374
作者姓名:陈国金  陈占国  雷朝阳  张亚红  张洁  孙振涛  张卫红  吴永栓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南京 211103
基金项目:中国石化科技部基础性前瞻性研究项目(P18077-3)资助.
摘    要:

受井中检波器串级数局限,垂直地震剖面(VSP)反射波成像范围窄,且不能对井中最浅接收点上方区域有效成像.虽然多次波成像能扩大成像范围,但在实际应用中尚有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根据Wapenaar的地震干涉理论,基于上下行波场分离技术,研发了VSP地震干涉成像方法.该方法将VSP自由表面多次波重建为在地表震源位置激发(虚震源)接收的拟地面地震反射波,然后偏移成像,以达到对多次波间接成像的目的.
通过数值模型实验,测试了VSP干涉成像的极限分辨率,并讨论了主要采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垂向和水平极限分辨率分别达约10 m和20 m,且能分辨深度达6500 m处的50 m×100 m溶洞;采用12至24道井中检波器串采集的VSP资料,其干涉成像结果显著优于VSP反射波成像,与相应的地面地震成像效果相当.将本文方法应用于新疆地区采集的VSP资料,结果表明:与VSP反射波成像相比,成像同相轴更加连续,成像范围显著扩大;与地面地震成像相比,成像结果相当,尤其在浅中部甚至更好.新方法不仅无需进行井中接收点静校正,且能显著增大成像范围,有利于成像同相轴的追踪对比、地震属性提取和地质解释,尤其对中国新疆地区深部缝洞型储层的成像,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




关 键 词:上下行波场分离   地震干涉法   VSP地震干涉成像   自由表面多次波   拟地面地震反射波
收稿时间:2019-10-15
修稿时间:2020-03-2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