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敦岛弧带夏塞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
| |
作者姓名: | 李艳军 魏俊浩 陈华勇 李欢 陈冲 侯本俊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 3.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 430205 4. 四川夏塞银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甘孜,626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 |
| |
摘 要: | 义敦岛弧带晚中生代侵入岩体目前仍缺乏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制约,其成因也存在争论。作者首次在岛弧带中段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区发现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本文对其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探讨成因及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03±1 Ma(MSWD=0.5),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高硅、富碱和铁、贫钙和镁特征,Si O2含量为72.94%~74.98%,K2O+Na2O=7.56%~8.08%,铝饱和指数A/CNK=1.06~1.10,属弱过铝质岩石。岩石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Ba和Sr。REE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3~0.25),总体呈较陡右倾的LREE富集和HREE相对亏损特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显示其为铝质A型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εHf(t)=–2.7~0.6,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925~1095 Ma。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揭示夏塞岩体为软流圈地幔与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成因,并经历了斜长石、正长石和褐帘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夏塞花岗岩体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弧-陆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
|
关 键 词: | 铝质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成因 造山后伸展 义敦岛弧带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