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以来高分辨率沉积粒度特征及动力沉积环境演化
引用本文:刘世昊,丰爱平,李培英,杜军,李平,高伟.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以来高分辨率沉积粒度特征及动力沉积环境演化[J].第四纪研究,2015,35(2).
作者姓名:刘世昊  丰爱平  李培英  杜军  李平  高伟
作者单位:1.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 26600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61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
基金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摘    要:基于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浅地层剖面资料和GYDY钻孔的岩性、磁性、地层年代与古生物数据,将研究区26.2m以浅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沉积单元,分别对应DU 1~6.在高分辨率粒度测试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物粒径组分、粒度参数、粒度资料图解和结构散点图等分析手段,分析了各沉积单元的粒度分布规律及对应的动力沉积环境,并探讨了研究区晚更新世末期(约36.2cal.ka B.P.)以来的动力环境演化.结果表明:DU 6沉积单元为献县海侵层,形成于浅海陆架沉积环境,水动力环境强度弱,沉积作用以静水悬浮沉积为主;DU5沉积单元形成于末次盛冰期,动力强度大,动力环境变化复杂,粒度图解显示其整段或局部可能接收风营力改造,接受风成沉积物补给的可能性较大;DU4沉积单元冰后期约13.3~ 8.5ka B.P.,为河口沉积层,以中等到弱沉积动力为主,动力环境变化复杂;DU3沉积单元为狭义黄骅海侵层,形成于受多种营力作用的滨海环境,沉积环境较稳定;DU 1和DU 2沉积单元属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层,形成于较弱到中等动力强度三角洲环境,其中DU 2沉积单元可能受到黄河1855年铜瓦厢改道入渤初期尾闾大幅度摆动的影响,粒度特征变化复杂.各沉积单元的粒度特征的变化规律与海侵-海退层序基本一致,是冰期-间冰期旋回海陆变迁过程中多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区古气候变化仅在本区暴露于陆的末次盛冰期与冰后期早期对相应沉积单元粒度分布有一定影响.

关 键 词:粒度  沉积物  高分辨率  古环境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

HIGH-RESOLUTION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EDIMENT-DYNAMIC ENVIRONMENT IN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DELTA SINCE THE LATEST PLEISTOCENE
Liu Shihao,Feng Aiping,Li Peiying,Du Jun,Li Ping,Gao Wei.HIGH-RESOLUTION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EDIMENT-DYNAMIC ENVIRONMENT IN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DELTA SINCE THE LATEST PLEISTOCENE[J].Quaternary Sciences,2015,35(2).
Authors:Liu Shihao  Feng Aiping  Li Peiying  Du Jun  Li Ping  Gao Wei
Abstract:
Keywords:grain size  sediments  high-resolution  paleo-environment  modern Yellow River delta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