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印加孔雀草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化应用浅析(英文)
引用本文:王景升,曹凯丽,刘杰,赵彦哲.印加孔雀草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化应用浅析(英文)[J].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23(3):533-541.
作者姓名:王景升  曹凯丽  刘杰  赵彦哲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    要:印加孔雀草原产于南美洲温带草原和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1990年在我国北京植物园首次发现。1994年白玛达瓦从印度北部山区将其作为藏药引种至米林县卧龙镇岗江村自家庭院内。2010年前后学者发现印加孔雀草在我国多地入侵并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印加孔雀草种子质量小、颗粒多、具芒刺,易于传播,种子发芽率高,繁殖投资占比20%;植株耐贫瘠,抗干旱,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气候和强光照条件;叶、花中富含芳香物质,可用于药用、食品、调味、保健、化妆品等;根系中的噻吩和精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杀菌、驱虫、灭蚊蝇等效果,对本地物种化感作用明显。印加孔雀草的生物、生态学特征为其种群扩散奠定了物质基础。建议:根据藏族民俗,最好采用物理方法或生物防控技术进行生态防治;加强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引导其在藏传佛教用品中发挥经济效益。

关 键 词:印加孔雀草  生物入侵  种群扩张  生态防治  资源利用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