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九州北萨地区脉状金银矿床及其构造史背景
引用本文:久保田喜裕,张景垣.南九州北萨地区脉状金银矿床及其构造史背景[J].世界地质,1989(2).
作者姓名:久保田喜裕  张景垣
摘    要:南九州地区在日本为金矿的最大成矿区之一而闻名,尤以很多浅成热液脉状金银矿床的产出而著称.最近(1981(?)金属矿业事业团在南九州发现了极富的含金矿脉,引起勘探地质学家特别青睐. 本文使用地形图、陆地卫星照片和重力资料、地质资料,分析了本区地貌和构造要素特征,专门剖析了南九州地区金银矿床的成矿作用,并得出如下结果. 在考察了许多断陷盆地构造后,发现主要脉状金银矿床通常在盆地外缘分布的趋势.与火活动有关的构造发展史,可以分为下列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中新世) 形成断陷盆地的面积相当小,并伴生高角度陡倾斜断层,为脉状矿床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极为合适的环境: 第二阶段(上新世~更新世早期) 在南九州比萨地区主要由一系列激烈的火山作用形成该区的大范围断陷盆地,并在盆地边缘发生金银矿床的成矿作用; 第三阶段(更新世晚期~全新世) 火山活动沿鹿儿岛湾向东移动,并形成所谓以魔儿岛湾组破火山口而闻名的鹿儿岛湾盆地.这一阶段的火山活动仍在继续,形成一些与之有关的地热体系和预期的金银矿床成矿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