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庐枞矿集区上地壳结构与变形: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果
作者姓名:吕庆田  刘振东  汤井田  吴明安  严加永  肖晓  SinoProbe--CJ项目组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第3项目“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实验研究 ”第4课题(SinoProbe 03 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编号:40930418)联合资助的成果。
摘    要:为揭示庐枞矿集区三维结构,深化对成矿作用的认识,为深部找矿提供更多信息,作者在庐枞矿集区实施了相互交叉的五条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综合分析反射地震、MT及区域重磁数据,提出了矿集区上地壳结构、组成和构造变形的新认识。庐枞矿集区东西结构由"两坳一隆"组成,即西侧的潜山—孔城坳陷和东侧的庐枞火山岩盆地,二者之间以一隆起相隔;南北结构呈"南坳北隆"阶梯式台升,两个"台阶"断裂分别为汤家院—砖桥断裂、庐江—黄姑闸—铜陵拆离断层。庐枞火山岩盆地呈不对称"箕状",四周由向盆地倾斜的边界断裂围限。北、东边界断裂(BF2、LHTD)为深断裂,控制火山岩盆地的发展与演化。构造上,矿集区由"三横六纵"断裂系统构成,从北到南的"三横"依次为:庐江—黄姑闸—铜陵拆离断层、汤家院—砖桥断裂和仪津—陶家巷断裂(BF3);从西到东的"六纵"依次为:郯庐、滁河(CHF)、罗河—缺口、枞阳—黄屯、陶家湾—施家湾断裂和沿江断裂带。矿集区的形成与演化主体上受燕山陆内造山运动的影响,经历了中—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NW向挤压和白垩纪的伸展。本文还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确定了"沿江断裂"为逆冲断裂系,庐江—黄姑闸—铜陵断裂为向南倾斜的低缓拆离断层;新发现汤家院—砖桥断裂,该断裂将庐枞火山岩盆地和潜山—孔城坳陷分为南北两部分。庐枞火山岩东北部,发现保存相对完好的早、中侏罗世沉积盆地,盆地呈NWW—SEE走向,深达5.0km,认为它可能是印支期陆—陆碰撞后伸展阶段形成的盆地。

关 键 词:庐枞矿集区  反射地震  MT探测  上地壳结构  火山岩盆地
收稿时间:2014-02-11
修稿时间:2014-02-2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