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污灌条件下重金属在耕作土壤中的积累与形态分布特征——以北京市通州区凤港减河污灌区农用地为例
引用本文:陈志凡,赵烨,郭廷忠,王水锋,田青.污灌条件下重金属在耕作土壤中的积累与形态分布特征——以北京市通州区凤港减河污灌区农用地为例[J].地理科学,2013(8):1014-1021.
作者姓名:陈志凡  赵烨  郭廷忠  王水锋  田青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环境与规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安全医学所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科研项目(201011006-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407302);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610064)资助
摘    要:以北京市通州区凤港减河典型污灌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污灌对耕作土壤中Cd、Cu、Zn和Pb的全量与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中Cu、Zn和Pb的含量均低于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限值,Cd的含量明显高于WHO限值。然而,4种重金属的污染负载指数(PLI为1.49~4.54)均高于1,其中Cd的PLI值最高,表明长期污灌已经导致耕作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②总体来看,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距离灌渠越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越少;③土壤中Cu、Zn和Pb主要以残余态和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其次是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和离子交换态非常少。而土壤中Cd的碳酸盐结合态与离子交换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种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次序为:Cd>Cu>Pb>Zn,且表土层高于底土层。同时,研究发现距离灌渠越近,表土层中Cd的生物可利用性越低。总的说来,污灌土壤中较高的Cd含量与其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对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风险。

关 键 词:污灌  重金属分布  化学形态  耕作土壤  生物可利用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