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姓名:刘明浩  孙志忠  牛富俊  武贵龙  贠汉伯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北麓河冻土工程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甘肃 兰州 73000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026106);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1030741);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3-19);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SKLFSE-ZQ-17)资助
摘    要:多年冻土是复杂地气系统的产物, 以升温为特征的气候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其产生影响. 基于青藏铁路沿线8个天然场地2006-2011年的地温监测资料, 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 多年冻土升温特征及上限变化规律, 并对低、高温冻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2006-2011年监测期间, 铁路沿线多年冻土正在经历明显的升温趋势, 上限附近和15 m深处平均升温率分别为0.015 ℃·a-1和0.018 ℃·a-1, 其中, 低温冻土区在上述两个深度处升温均比高温冻土区显著; 多年冻土上限深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增深趋势, 平均增深速率为4.7 cm·a-1, 其中, 高温冻土区增深速率大于低温冻土区. 低、高温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表现出了较大差异. 同时, 受局地因素的影响, 不同区域在升温和上限增深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关 键 词:气候变化  多年冻土温度  多年冻土上限  青藏铁路  
收稿时间:2014-01-13
修稿时间:2014-06-2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下载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相似文献(共20条):
[1]、孙志忠,马巍,穆彦虎,刘永智,张淑娟,王宏磊.青藏铁路沿线天然场地多年冻土变化[J].地球科学进展,2018(3).
[2]、朱兆荣,李勇,薛春晓,韩龙武.1976—2010年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降水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11,33(4):846-850.
[3]、尹国安,牛富俊,林战举,罗京,刘明浩,李安原.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14,36(4):772-781.
[4]、李忠,汪琦,司剑峰.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地温变化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14(1):90-95.
[5]、潘卫东,余绍水,贾海锋,刘登科.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变化规律[J].冰川冻土,2002,24(6):774-779.
[6]、杨成松,程国栋.气候变化条件下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概率预报(I):活动层厚度与地温[J].冰川冻土,2011,33(3):461-468.
[7]、杨成松,程国栋.气候变化条件下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概率预报(Ⅱ):活动层厚度与沉降变形[J].冰川冻土,2011,33(3):469-478.
[8]、李永强,韩利民.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其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2):245-249.
[9]、白虎志,李栋梁,董安祥,方锋.青藏铁路沿线的大风特征及风压研究[J].冰川冻土,2005,27(1):111-116.
[10]、王国尚 金会军.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变化及环境意义[J].冰川冻土,1998,20(4):444-450.
[11]、林战举,牛富俊,许健.多年冻土区青藏铁路沿线次生冻融灾害及成因初步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S1):666-672.
[12]、卢振权吴必豪,饶竹祝有海,罗续荣白瑞梅.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地球化学异常[J].地质通报,2007,26(8):1029-1040.
[13]、李新,李文君,吴青柏.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变化响应模型的研究[J].冰川冻土,2001,23(1):1-6.
[14]、吴青柏,董献付,刘永智.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和工程影响的响应分析[J].冰川冻土,2005,27(1):50-54.
[15]、吴玉林.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房屋体系研究[J].冰川冻土,2003,25(Z1):108-111.
[16]、吴玉林.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房屋体系研究[J].冰川冻土,2003,25(8):108-111.
[17]、张中琼,吴青柏.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预测[J].冰川冻土,2012,34(3):505-511.
[18]、庞伟军,常刚,苟海瑞,王瑜鑫.青海204省道祁默段沿线多年冻土发育特征[J].冰川冻土,2019,41(1):93-99.
[19]、孙志忠,武贵龙,贠汉伯,刘国军,芮鹏飞.多年冻土南界附近青藏铁路路基下的冻土退化[J].冰川冻土,2014,36(4):767-771.
[20]、齐冬梅,李跃清,陈永仁,赵旋,周长艳.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源区径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冰川冻土,2015,37(4):1075-108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