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印支造山带:Song Chay构造带
引用本文:林伟,王印,刘飞,孟令通,吴钦颖,郭钊,李金雁.印支造山带:Song Chay构造带[J].岩石学报,2024(1):1-28.
作者姓名:林伟  王印  刘飞  孟令通  吴钦颖  郭钊  李金雁
作者单位:1.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2.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3. 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地质技术测控技术研究院;4.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55212、U2344213);;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Z202205)联合资助;
摘    要:印支运动是二十世纪初法国地质学家根据越南北部晚三叠世大规模角度不整合所提出。越南北部的Song Chay构造带作为印支造山带概念的提出地,记录了大量经典的印支造山相关的信息,是理解印支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本文在课题组对Song Chay地区十多年研究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厘定了Song Chay构造带的几何空间格架、运动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表明,Song Chay构造带从SW向NE依次可以划分成:新生代的大象山单元、代表缝合带的Song Chay蛇绿混杂岩单元,以及越南东北部褶皱冲断系统。其中蛇绿混杂岩单元和褶皱冲断系统中发育NE-SW向矿物拉伸线理,并具有顶部向NE方向的剪切变形特征,指示了Song Chay洋壳向SW的俯冲以及向NE的逆冲过程。精确的年代学工作表明,Song Chay蛇绿混杂岩中斜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356.4±2.9Ma,表明至少在早石炭世Song Chay洋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大洋地壳。褶皱冲断带内部的低温年代学数据约束了顶部向NE的剪切变形年龄在250~245Ma之间,表明为华南和印支板块碰撞时间。另外,Song Chay蛇绿混杂...

关 键 词:印支运动  Song  Chay构造带  构造解析  碎屑锆石  滇-琼缝合带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