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骅盆地下第三系砂岩成岩作用的扫描电镜研究
引用本文:刘德镒.黄骅盆地下第三系砂岩成岩作用的扫描电镜研究[J].沉积学报,1984,2(3):124-130.
作者姓名:刘德镒
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局实验室 长沙
摘    要:本文研究的样品是大港油田地质研究所选出的十套典型岩心标本(十口井共计543米岩心),是黄骅盆地下第三系中常见的一些砂体类型,时代从渐新世早期到渐新世晚期,还包括了上第三纪馆陶组地层。本区下第三系含油砂岩的陆源碎屑中石英含量一般不高,在50%以下。长石含量较高,有的可达45%左右,以斜长石和正长石为主.微斜长石较少。岩屑含量除个别井段较高外,一般在25%以下,以火山岩岩屑为主,沉积岩和变质岩岩屑很少。

收稿时间:1982-10-29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IES ON DIAGENESIS OF EOGENE SANDSTONES OF HUANGHUA BASIN
Institution:Geological Laboratory of Hunan
Abstract:Huanghua Basin, an important oil-bearing basin in eastern China, is one of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fault-subsidence basins.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