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南地区下奥陶统桐梓组白云岩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    要:本次针对川南地区下奥陶统桐梓组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川南地区下奥陶统桐梓组发育泥微晶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两种白云岩类型。白云岩多具有泥晶、粉晶结构,有序度值0.40~0.97,总体较低,说明白云石化时间较早,为准同生期。各类白云岩稀土配分曲线整体上平缓,此外Ce轻微负异常,Eu异常不明显异常,与研究区桐梓组泥晶灰岩相似,泥微晶白云岩的δ~(13)C为-3.80‰~-0.36‰,δ~(18)O为-7.60‰~-5.62‰;粉细晶白云岩的δ~(13)C为-1.15‰~-0.12‰,δ~(18)O为-8.62‰~-5.60‰,大部分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成因白云岩相近,阴极发光主要为暗红光,平均盐度指数120.7及Na元素平均含量838.23×10~(-6)则指示成岩环境盐度较高,表明白云石化流体主要为同期轻微或中等浓缩的海水。综上述特征,川南地区下奥陶统桐梓组白云岩成因主要为准同生期蒸发海水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同时泥微晶白云岩具有较高含量的Fe和SiO_2,平均含量分别为5 103.90×10~(-6),19.10%,且镜下可见石英等陆源矿物,指示出该类白云岩在沉积过程中受陆源碎屑物质混入的影响。粉细晶白云岩Fe,Mn含量偏高,平均含量分别为6 147.48×10~(-6),628.30×10~(-6),有序度值较高(0.66~0.97)而Sr含量较低,δ~(18)O值更偏负,阴极发光显微镜下可见次生加大边和环带结构,重结晶作用显著,具有准同生期渗透回流形成,后期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叠加的成因特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