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作用孕育“青海金腰带” |
| |
引用本文: | 何书跃, 林贵, 钟世华, 白国龙, 张勇, 舒树兰, 王丽君, 赵芙蓉. 2023. 造山作用孕育“青海金腰带”. 西北地质, 56(6): 1-16. doi: 10.12401/j.nwg.2023157 |
| |
作者姓名: | 何书跃 林贵 钟世华 白国龙 张勇 舒树兰 王丽君 赵芙蓉 |
| |
作者单位: | 1.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29;; 2.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 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4.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青海 西宁 81000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2062217),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青地矿科[2022]32号)和“青海省乌兰县阿哈大洼地区1∶2.5万地质矿产调查”(2022012015jc009)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青海省境内环绕柴达木盆地周边的金矿床十分发育,是中国金矿的重要产地,素有“金腰带”之称。通过对“青海金腰带”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青海“金腰带”的形成主要受两期造山作用控制。加里东期—华力西期,柴达木陆块向北与欧龙布鲁克陆块碰撞,导致原特提斯洋发生闭合,形成柴北缘滩间山金矿田和赛坝沟金矿床;印支期,巴颜喀拉陆块向北与东昆仑陆块碰撞,导致古特提斯洋发生闭合,形成五龙沟、大场、沟里金矿田和满丈岗金矿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该地区金矿床的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幔源物质对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均具有重要贡献,主要金矿床的时空分布也与基性–超基性岩相关。因此,基性–超基性岩发育的位置是在该地区寻找造山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
关 键 词: | 造山作用 壳幔作用 造山型金矿 金腰带 青海省 |
收稿时间: | 2023-07-19 |
修稿时间: | 2023-07-30 |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