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黑鱾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
引用本文:曹潇,孙敏,朱亮华,张鼎元,徐善良.黑鱾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8(1).
作者姓名:曹潇  孙敏  朱亮华  张鼎元  徐善良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临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
摘    要:鱼类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密切相关。为了探究岛礁性鱼类黑魢的消化生理特点,文章以黑鱾(Girella leonina)为研究对象,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研究其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探讨其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环境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食道向腔内形成纵向6个粗大皱褶,该皱褶具明显横纹肌,扩张性较强,黏膜上皮间分布着黏液细胞,呈锥形;2)黑鱾为"V"形胃,可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3个部分,胃腺横切面为圆形,管腔由数个腺细胞围成,胃肌层平滑肌层极厚,为内环肌层外纵肌层结构,其中胃体部固有层处胃腺最为发达,胃黏膜形成许多皱襞,幽门胃具多级分枝皱褶;3)幽门处分布有150多条分枝状盲囊,盲囊腔内充满黏膜褶,黏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不具有杯状细胞;4)肝脏分为左右两叶,组织结构呈现出一般硬骨鱼类的共性,肝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大小约为30μm;5)肠道具有4个肠曲,比肠长值约为1.52±0.06,介于植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之间,整个肠道均有大量杯状细胞分布,肠道内具发达的小肠绒毛凸起,绒毛基部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肠腺,腺体开口于相邻绒毛基部之间,前中肠作为主要消化吸收场所,其绒毛数量和高度要大于后肠。文章研究了黑鱾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与其消化、吸收的关系,认为黑鱾消化系统具备典型杂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的特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