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口新桥水道表层沉积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陈云,戴志军,胡高建,梅雪菲,顾靖华.长江口新桥水道表层沉积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2,42(2):59-69.
作者姓名:陈云  戴志军  胡高建  梅雪菲  顾靖华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33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长江河口新桥水道动力地貌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研究”(42076174);
摘    要:涨潮槽是全球河口普遍存在的重要地貌单元,其动力沉积过程直接关乎河口涨潮槽冲淤稳定。但因径、潮流耦合及高强度人类活动,当前世界大部分河口涨潮槽动力沉积已发生迅速变化,进而引起河槽萎缩。基于此,以2020年6月在长江口南支最大的涨潮槽——新桥水道采集的大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为基础,利用样品的粒径数据并借助经验正交函数(EOF)开展新桥水道表层沉积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桥水道可分为3个沉积区,其中新桥水道上游河段沉积物主要由粉砂质砂和黏土质粉砂组成,沉积物分选较差;新桥水道中游河段沉积物由砂组成,沉积物分选较好;新桥水道下游河段沉积物分选性差,主要由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以及黏土质粉砂组成。新桥水道沉积动力特征可以分为3种模式,其中主要模式为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下,新桥水道上游及下游局部河道形成以砂质粉砂与黏土质粉砂为主的沉积格局;次要模式为局部河势影响下,新桥水道中、下游局部河段形成以粉砂质砂为主的沉积格局;第三模式为洪季径流影响下以砂为主的沉积格局。扁担沙沙尾下移导致进入新桥水道径流增强引起表层沉积物变粗。东风西沙水库的构建诱发新桥水道上段尖端沉积物变细。

关 键 词:粒度特征  涨潮槽  沉积模式  EOF分析  长江口

Surface sedi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Xinqiao Channel of Changjiang Estuary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CHEN Yun,DAI Zhijun,HU Gaojian,MEI Xuefei,GU Jinghua.Surface sedi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Xinqiao Channel of Changjiang Estuary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J].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2022,42(2):59-69.
Authors:CHEN Yun  DAI Zhijun  HU Gaojian  MEI Xuefei  GU Jinghu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