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特低渗裂缝性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其对开发效果控制作用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油藏为例
作者姓名:徐怀民  阴国锋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2. 中国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上海,2001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5001-003)文章修改过程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于兴河教授与李胜利副教授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摘    要:在岩心储层研究及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动静结合确定了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的有效储层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将储层划分为4类,其中I类最好,IV类最差。对比四次加密试验井,储层评价效果好,储层厚度的预测误差率在5%以内,储层类型符合率为80%。统计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显示,下乌尔禾组天然裂缝以构造高角度缝为主,人工裂缝以压裂羽状缝为主,各类裂缝多为闭合缝。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分析认为:储层发育优势区控制了油井高产区,油层储层条件越好,初期产能越高;裂缝的存在导致注入水优先沿裂缝突进,使油井出现裂缝水窜、见水不见效等开发特征;综合分析发现油水井的驱替通道、储层及裂缝发育情况导致油井不同见效情况。在静动态研究基础上实施的四次加密试验井,90%以上的井可达到预期设计产能。

关 键 词:八区下乌尔禾  储层  裂缝  开发效果  四次加密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