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疆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木炭记录的薪材利用和植被生态
引用本文:农旷远,胡兴军,王树芝,张贵林,蒋洪恩.新疆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木炭记录的薪材利用和植被生态[J].第四纪研究,2022,42(1):181-191.
作者姓名:农旷远  胡兴军  王树芝  张贵林  蒋洪恩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北京1000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101,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401331,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7BKG031)资助;
摘    要:考古遗址中的木炭遗存是重建过去局地木本植被群落组成、植物多样性、景观生态格局以及探索人地关系的关键生物指标之一。对于具有特殊性质的烽燧遗址,木炭是一种用以解读可能与烽烟传递军情、戍守人员生活用火密切相关的特定薪材的地质档案。文章对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出土的大量木炭样品进行筛选、鉴定和定量分析,以了解驻防先民对烽燧薪材的选择,重建当地的植被生态和景观。木炭显微结构观察结果及树种数量百分比统计显示,有4种木材被选作薪材,包括数量百分比最高的柽柳属(Tamarix sp.)(83.63%)和数量百分比较低的杨属(Populus sp.)(11.95%)、柳属(Salix sp.)(3.54%),以及驼绒藜属(Krascheninnikovia sp.)(0.88%)。基于"最省力原则"和木炭化石组合中树木种属含量与现今当地林地中的丰度和多度成对应比例关系等理论,推断该军事遗址附近为以柽柳属为优势种,其他木本植物为伴生种的植物群落结构。这与现今在塔里木盆地东北部边缘河流沿岸典型的植被类型分布特征相似,由此进一步指示当时先民生存的地表景观为沿河绿洲。

关 键 词:克亚克库都克烽燧  木炭  薪柴  木本植被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