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渔山列岛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王晓波 江河 李伯康 韩庆喜 |
| |
作者单位: | 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宁波315040,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宁波315040,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宁波315040,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
| |
摘 要: | 根据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对浙江渔山列岛附近海域6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了渔山列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包括群落物种组成、优势种、丰度、生物量、群落的时空变化等,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并使用AMBI和M-AMBI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0种,其中多毛类动物25种,软体动物13种,甲壳动物9种,棘皮动物4种,鱼类6种,其它动物3种(包括纽虫2种和扁形动物1种)。多毛类动物是该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成分,占据了群落总种数的41.67%。在5个调查年份中,共出现了17种优势种,优势种年际变化很大,在5年内多次出现的优势种只有5种。在物种丰度方面,多毛类仍然是群落丰度的主要贡献者,但丰度的年际变化明显,从7.07%到40.89%不等。鱼类在生物量方面的重要性最高,主要是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的多次出现所致。在环境因子中,悬浮物和盐度被证明是该海域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这与该海域较高的悬浮物含量以及多变的盐度密切相关;在AMBI和M-AMBI进行的生态质量评价显示,该海域多数站位的生态质量状况较好,处于轻度扰动的影响之下,这些扰动来源于环境和底质状况不稳定引发的自然扰动而非人为污染。
|
关 键 词: | 大型底栖动物;渔山列岛;群落组成;群落结构;AMBI和M-AMBI;生态质量 |
收稿时间: | 2015-12-22 |
修稿时间: | 2016-03-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