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裂谷盆地下的壳-幔结构及其成因机制讨论——以由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揭示的松辽盆地下的壳-幔结构为例
引用本文:孙加鹏,邱殿明,张兴洲,杨宝俊,闫静奇.裂谷盆地下的壳-幔结构及其成因机制讨论——以由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揭示的松辽盆地下的壳-幔结构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Z1).
作者姓名:孙加鹏  邱殿明  张兴洲  杨宝俊  闫静奇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130061 (孙加鹏,邱殿明,张兴洲),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长春130026 (杨宝俊),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130061(闫静奇)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重点攻关项目(2961-001)
摘    要:详细研究了七段、约130km长的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所揭示的松辽盆地下的壳幔结构。松辽盆地之下壳幔之间为相对厚的Moho过渡带。可分为薄Moho和透镜状Moho以及过渡型Moho,与之对应的壳幔结构也有差异。松辽盆地的发育阶段明显地可分为断陷期、拗陷期以及夭折期,不同的壳幔结构可能与松辽盆地不同的发育期存在密切联系。此外,通过对比,认为裂谷盆地区具有类似的特殊壳幔结构。在裂谷区,壳幔之间强烈相互作用,不同的地壳组成和裂谷形成的不同阶段是形成不同壳幔结构的主要原因,而且它们之间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并与裂谷的形成阶段相一致。

关 键 词: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  松辽盆地  裂谷  壳-幔结构  过渡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