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东南花桥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引用本文:许志斌,朱笑青,陈文一.黔东南花桥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J].矿物学报,2007,27(Z1):536-538.
作者姓名:许志斌  朱笑青  陈文一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
3. 贵州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2124);中山大学科学基金项目(1131223)
摘    要:黔东南地区有悠久的民采金历史(何立贤等,1993),本区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下江群、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白垩系.岩性为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岩系,沉积构造保存良好,时见原生滑塌及包卷层理,常见鲍马韵律,这是浊积岩地层的基本特征.矿区虽无大规模的火山岩出露,但有明显的火山作用迹象,各组地层中均有火山物质发现.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和华南褶皱带的结合部,雪峰山的西南段.雪峰期构造运动基本奠定了区内北东向的构造格局.加里东时期区内发育两条近东西向的基底断裂带:北边为凯寨-高酿基底断裂带,南边为凯里-台江-剑河-启蒙基底断裂带,两条基底断裂带发生右旋剪切作用,强化了该区北东向构造格局(卢焕章等,2005;吴学益等,2006).燕山-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区东西向构造和部分北东向构造作左旋运动,并产生一系列北北东向构造.在两条东西向基底断裂带间发育了多条北东向、北北东向剪切带和褶皱构造及北西向断裂(图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