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与季风的建立I·基本理论方法和气候场分析
引用本文:曾庆存,张东凌,张铭,左瑞亭,何卷雄.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与季风的建立I·基本理论方法和气候场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3).
作者姓名:曾庆存  张东凌  张铭  左瑞亭  何卷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北京100080,北京100080,北京100080,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南京211101,北京100080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南京211101,北京1000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33027
摘    要:将曾庆存等提出的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计算季风的理论方法作了改进,使之更便于研究季风的建立过程。该理论方法将环流突变和季风建立时段,其“变差度”和与其前和其后场的“相似度”等由空间场的泛函随时间的变化(即数学名词上的“流”flow])一起求出来。研究I先分析气候平均场,II分析各个别年份的情况及年际变化。研究I的结果表明:(1)该方法可以客观定量地定出“突变”时段的关键日期;与季风建立过程联系,即是季风建立的“预兆日期”,它比人们用天气-气候学方法(甚至用别的气象要素)定出的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或有明显实用价值的“季风来临日期”要早2至4天。(2)在北半球亚澳季风系统区域,夏季风的来临在许多关键地区伴有明显的环流突变,建立和推进都很快,但也有许多区域不表现为当地环流的突变,推进速度也慢。(3)北半球亚澳季风系统低空的热带季风分支,在6月中以前可明确区分为3个子系统,(a)西太平洋暖池和邻近低纬区域,4月中下旬建立;(b)热带东北印度洋(北界与孟加拉湾相邻,但不包括其在内)及索马里东边海洋,4月末至5月初建立;和(c)南海区域,5月上旬从南到5月下旬到北部。南海夏季风向北推进最快,于5月末候即可达北回归线附近,然后与暖池西北区域风场的突变一起,于6月中旬影响到东亚30°N区域;印度洋季风于6月初到达印度半岛东南端,然后逐渐推向印-巴次大陆。7月中以后,热带季风才连成一片,由非洲东岸直至长江下游和菲律宾附近。副热带季风分支于6月中旬可以感到其影响,于7、8月盛行于东亚和西太平洋区域,且结构和演变都比较复杂;6~7月间只表现为在(5~20°N,120~150°E)区域有强的环流突变(与副高增强并北移对应),7月中至8月底,则在上述区域和沿30°N的长江下游和日本以南的洋面上有3个强的环流突变中心(对应于副高又一次增强北移和西伸)。这里暂不讨论温寒带季风分支。(4)季风具有鲜明的三度空间斜压结构,尤其是在低空季风“爆发”之前,平流层早已有强的环流突变,季节调整完成,然后突变向下延伸(虽然强度大减),跟着就有当地的低空季风“爆发”(建立)。平流层和对流层环流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季风建立的关系很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环流突变  季风来临的预兆日期  亚澳季风系统  南海季风  暖池  高低空环流相互作用

The Abrupt Seasonal Transitions in the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and the Onset of Monsoons Part I:Basic Theoretical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Climatological Mean Observations
ZENG Qing-Cun.The Abrupt Seasonal Transitions in the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and the Onset of Monsoons Part I:Basic Theoretical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Climatological Mean Observations[J].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5(3).
Authors:ZENG Qing-Cun
Institution:ZENG Qing-Cun~
Abstract:
Keywords:Abrupt transition  presage day of monsoon onset  Australia-Asia monsoon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Warm Pool  Interaction between stratospheric and tropospheric circulation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