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聚落形态演变与防洪功能变化的关系——以广东高要地区为例
引用本文:周彝馨,吕唐军.聚落形态演变与防洪功能变化的关系——以广东高要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3):439-450.
作者姓名:周彝馨  吕唐军
作者单位:1.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佛山528300; 2. 东华大学, 上海20005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218);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WJ4)
摘    要:高要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造成了历来严重的洪涝灾害。其历史洪水淹浸区和历史堤防范围等历史地理环境与该地区的"八卦"形态聚落分布存在着特殊的"同构"现象。通过图解分析与逻辑推理,解读了"同构关系"的内在成因:"八卦"形态是聚落防洪的最优形态;由于民国以前的高要地区区域防洪未完善,因此位于西江南岸缺乏堤防保护的洪涝区域内大量聚落采用了"八卦"形态的聚落被动防洪方式。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分布与历代成堤区域的同构关系说明了区域防洪方略与聚落被动防洪方略互为补充、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在区域防洪设施未完善的时代,聚落被动防洪方略作为防洪方略的重要补充,导致了聚落的特殊形态;而在区域防洪设施基本完善、有效保护聚落免受洪涝灾害影响的今天,聚落被动防洪方略的存在意义大为减弱,"八卦"形态逐渐瓦解改变。这是聚落形态演变的一个重要动因。区域防洪问题解决后,大量聚落不断地向低洼地区延伸,与当初的被动防洪方略已经互相矛盾。这种扩张是非理性、无序型的扩张。当前对聚落防灾的轻视心态,埋下了洪涝灾害的隐患。

关 键 词:聚落形态  同构  洪涝灾害  堤防  区域防洪  防洪方略
收稿时间:2013-04-0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