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福建省紫金山高硫型Cu-Au矿床表生氧化带金矿体中主要载金矿物褐铁矿研究
引用本文:陈明勇,王虎,雷嫦,汪莹.福建省紫金山高硫型Cu-Au矿床表生氧化带金矿体中主要载金矿物褐铁矿研究[J].贵州地质,2022,39(4):322-331, 385.
作者姓名:陈明勇  王虎  雷嫦  汪莹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1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81;贵州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81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304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207)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18000000)联合资助。
摘    要:福建省紫金山Cu-Au矿床是我国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矿化分带。金矿主要产于潜水面以上的氧化带中,而铜矿则主要分布于潜水面以下的原生带中。前人对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和成矿时代等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表生氧化带金矿体内的载金矿物-褐铁矿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手标本、矿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该褐铁矿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褐铁矿的产出具有多期次和多结构类型的特点,其矿物成分以针铁矿为主,并含有少量的赤铁矿、绢云母和石英。不同结构类型褐铁矿主要成分(Fe2O3)的差异是由于内部含水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脱水导致的,微量成分(SO3、SiO2、Al2O3)不同则主要受环境的控制。淋滤过程中形成的Fe(OH)3凝胶,对同时期释放出来的Au的吸附和聚集,并在随后过程中一起沉淀,这为后期形成大储量的金矿床和矿石选采工艺起到关键作用。对紫金山Cu-Au矿床表生氧化带金矿体内褐铁矿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金矿床中自然金富集规律的认识,同时对整个矿床演化体系的理解也具有指导意义。

关 键 词:紫金山  表生氧化带金矿体  褐铁矿  载金矿物  特征
收稿时间:2022/7/12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贵州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贵州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