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呷村-有热矿区含矿带精细结构对比及其找矿意义
引用本文:薛志强.呷村-有热矿区含矿带精细结构对比及其找矿意义[J].地质与勘探,2014,50(4):599-616.
作者姓名:薛志强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西宁; 四川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摘    要:四川省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是我国著名的VMS矿床之一,具有容矿火山岩系+硫化物矿体+喷气岩的“三位一体”特征,以及下部筒状或漏斗状网脉状矿(西矿带)和上部层状块状矿(东矿带)的“双层结构”样式。其南部有热矿区找矿虽有进展,但突破不大。为确定有热矿区的找矿方向,本文对呷村矿床和有热矿区含矿带进行了精细结构对比,认为有热北部19-31线由块状硅化流纹质火山岩+条纹条带状流纹质凝灰岩+千枚状绢云母凝灰岩组成火山喷发单元,以强烈的硅化为特征,发育大量的脉状-网脉状构造,与呷村西矿带完全可以对比;而有热南部39-55线则由块状“黄矿”矿石与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组成喷气一火山单元,但缺乏重晶石、硅质岩等喷气沉积岩;以“黄矿”为主,仅形成铅锌贫矿体,与呷村矿床东矿带富含重晶石、以“黑矿”为主,形成银铜铅锌富矿体的特征有较大区别。同时,有热块状矿体上部还存在厚达70-130m的流纹质火山岩和脉状-网脉状矿体,据此认为有热矿带总体上可与呷村西矿带对比,代表热液喷流成矿系统的热水补给通道相,其中的块状(黄矿)矿体具微“双层”结构特征,有可能为早期热流成矿系统的另一个独立的“微”VMS矿床。由此判断有热矿区东部流纹质火山岩与碳质板岩的转换界面处深部存在类似呷村东矿带的以“黑矿”块状矿体+重晶石组合为代表的隐伏矿体,从而共同组成一个“下黄上黑”共两层块状矿体的“堆垛式”结构型式。寻找以“黑矿”-重晶石组合为代表的隐伏银铜铅锌块状矿体是有热矿区今后取得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所在。

关 键 词:含矿带  精细结构对比  VMS型矿床  找矿方向  呷村-有热矿区
收稿时间:8/9/2013 12:00:00 AM
修稿时间:3/6/2014 12:00:00 AM

Detailed structure comparison of ore belts from the Gacun-Youre ore district and its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
Xue Zhi-qiang.Detailed structure comparison of ore belts from the Gacun-Youre ore district and its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J].Geology and Prospecting,2014,50(4):599-616.
Authors:Xue Zhi-qiang
Abstract:
Keywords:ore belt    detailed structure comparison    VMS deposit    prospecting    Gacun-Youre deposit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