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岩溶矿床疏干区地下水位恢复对岩溶塌陷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湖南宁乡大成桥为例
作者姓名:潘宗源  蒋小珍  戴建玲  管振德  吴远斌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98);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284);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254)
摘    要:截止2016年底,大成桥疏干区在地下水位恢复过程中共发生了17起岩溶塌陷,文章结合地下水动态监测、水文地质钻探成果以及现场调查资料等,研究地下水恢复特征及其对岩溶塌陷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区塌陷的预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塌陷集中在河流两岸阶地和麻枣冲沟中;岩溶塌陷发生顺序为先补给区后径流区,与地下水恢复动态过程密切相关;区内地下水恢复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不同阶段岩溶塌陷机理可分为渗流潜蚀-气爆效应,负压吸蚀效应,软化增荷-挤压-吸蚀效应和软化-崩解效应等4种力学效应组合,不同力学效应作用下的致塌模式有所不同。其中地下水位在基岩面附近4~5 m范围波动更容易引发岩溶塌陷。目前补给区地下水位标高63.95~71.8 m,高于基岩面5~6 m;径流区为42.8~57.7 m,位于基岩面以下4~17 m,因此须密切观测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 

关 键 词:水位恢复   时空演化规律   岩溶塌陷   作用机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