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喀斯特山区村域多维贫困空间异质性研究——以盘州市为例
引用本文:朱昌丽,周忠发,谭玮颐.喀斯特山区村域多维贫困空间异质性研究——以盘州市为例[J].山地学报,2019(3):438-450.
作者姓名:朱昌丽  周忠发  谭玮颐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41661088);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726-57);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百”层次人才(黔科合平台人才[2016]5674)~~
摘    要:厘清喀斯特山区贫困人口空间分布及贫困机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基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及人力资本4个维度指标测算了盘州市村域多维贫困,并结合GIS技术分析了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31.65%的行政村处于多维贫困状态,主要集中分布在盘州市的北部、东部以及零星分布在西部和南部。(2)多维贫困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各维度上均未处于冷点区的盘州市北部的乌蒙镇、坪地彝族乡、柏果镇、普古彝族苗族乡以及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东部和竹海镇东南部。(3)4个行政村在各维度上均处于贫困,53个行政村在其中3个维度处于贫困,贫困维度的热点区集中在盘州市北部的乌蒙镇与坪地彝族乡交界处、柏果镇、鸡场坪镇北部、淤泥乡北部、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东部以及竹海镇东南部。(4)根据盘州市实际情况,将各行政村的脆弱维度组合划分为自然条件缺乏型、经济基础缺乏型、人力资本缺乏型、自然经济兼缺型、自然人力兼缺型、经济人力兼缺型、自然经济人力兼缺型和发展友好型8类,并提出相应的脱贫建议。通过对村域多维贫困定量测度和空间异质性研究,明晰了多维贫困的测度方法及其空间分异规律,这对区域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喀斯特  多维贫困  空间异质性  脆弱性  盘州市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