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水刺参养殖池塘两种底质中微藻形态功能群及其密度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石 楷,王 敏,邢荣莲,曹学彬,姜爱莉.浅水刺参养殖池塘两种底质中微藻形态功能群及其密度影响因素[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0,39(3):329-338.
作者姓名:石 楷  王 敏  邢荣莲  曹学彬  姜爱莉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海藻与海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烟台 264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572622,31001113);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专项建设计划开放课题资助项目(SDKL2017009-03)
摘    要:为探究藻类形态功能群(Morphologically Based Functional Group,MBFG)在浅水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表层底质中的应用以及主要微藻类群密度变化规律,将形态功能群归类方法与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相结合对刺参养殖池塘两种类型表层底质(泥沙底质和淤泥底质)中的微藻类群形态功能群构成以及主要功能群密度与水温及营养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底质中微藻类群仅归为两个形态功能群,分别为形态功能群Ⅴ和Ⅵ,其中形态功能群Ⅵ即硅藻类各月密度较大且与形态功能群Ⅴ差异极显著(p 0. 01);泥沙底质和淤泥底质中硅藻密度分别在9月(700±17) cells/cm3)]和8月(580±12) cells/cm3]达到峰值,两池塘上层底质(0~2 cm)中硅藻的密度分别为下层底质(3~5 cm)的3倍(泥沙底质)、25倍(淤泥底质);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活性硅酸盐浓度与水温分别是影响泥沙底质和淤泥底质中藻类形态功能群Ⅵ密度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刺参养殖池塘表层底质中微藻种类较少;在浅水刺参养殖池塘表层底质中可应用形态功能群归类方法对微藻类群进行聚类,结合冗余分析研究主要功能群密度的变化规律。养殖时应根据池塘底质类型差异制定相应管理和养护方法。

关 键 词:海洋生物学  形态功能群  硅藻  底质  藻类密度  水温  营养盐  刺参养殖池塘

Analysis of algal morphological functional group and their density changes in sea cucumber aquaculture pond
SHI Kai,WANG Min,XING Rong-lian,CAO Xue-bin,JIANG Ai-li.Analysis of algal morphological functional group and their density changes in sea cucumber aquaculture pond[J].Journal of Applied of Oceanography,2020,39(3):329-338.
Authors:SHI Kai  WANG Min  XING Rong-lian  CAO Xue-bin  JIANG Ai-l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