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缺氧环境的微生物和微生物岩
作者姓名:吴亚生  姜红霞  Yang Wan  范嘉松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 Department of Geology,Wichita State University,1845 Fairmount,Wichita KS 67260,US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
摘    要:紫云长兴期生物礁顶部的下三叠统Hindeodus parvus带产小球状微生物化石, 其大小一般在0.15~0.30 mm, 中空, 内部一般为微亮晶方解石充填, 壁为泥晶质. 它们一般呈圆球状, 均匀散布于泥晶基质中, 数量可以密集、丰富、或极少. 没有腹足类或底栖双壳类共生, 但可以有介形虫或/和藻席共生. 岩石中细小草莓状黄铁矿的存在说明这种微生物生活于缺氧环境. 在一些剖面上, 这种微生物岩的上下地层为富含小腹足类和小虫孔化石的泥晶灰岩. 这种小球状微生物的分布严格限于发育到大绝灭开始的生物礁礁顶的浅水环境, 并且不在深水表层水体出现, 表明这种微生物是底栖生活的, 并且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其大小超过所有的球状的细菌和蓝细菌化石, 不能归入这两个门中. 根据其大小、形态、古生态特征、钙化特点, 推测它可能属于低等绿藻, 特为其建立一个新属种: Ziyunosphaeridium sinensis gen. et sp. nov.(中华紫云球藻)(新属新种). 迄今已描述的H. parvus 带的微生物岩可分为6种类型: (1)多孔泥晶结构的灰岩; (2)囊状化石的微生物岩; (3)含树枝状体的岩石; (4)小球状低等绿藻化石(紫云球藻)有关的岩石; (5)小球状蓝细菌化石有关的岩石; (6)叠层石. 紫云球藻有关的微生物岩只出现在生物礁发育到二叠纪末大绝灭开始的那种极浅水的剖面的界线地层中. 其他的微生物岩也形成于浅水环境, 但比紫云球藻微生物岩形成的水体可能要深些. 早三叠世的微生物岩与通常意义的生物礁在形成机制和环境意义上有本质的不同, 因而不应该当成生物礁岩. 那种因为早三叠世微生物岩的存在而认为二叠纪的生物礁生态系延续到中生代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关 键 词:微生物岩  生物礁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  集群绝灭  二叠纪末
收稿时间:2006-06-09
修稿时间:2006-06-0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