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微管蛋白β-Tubulin在二、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表达与定位分析
引用本文:黄天晴,史秀兰,王炳谦,邹作宇,谷伟,刘恩慧,程琳,刘洋,董福霖,潘赞宇,徐革锋.微管蛋白β-Tubulin在二、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表达与定位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1,52(5):1244-1254.
作者姓名:黄天晴  史秀兰  王炳谦  邹作宇  谷伟  刘恩慧  程琳  刘洋  董福霖  潘赞宇  徐革锋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 150070;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哈尔滨 150029
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46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0TD32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8HY-ZD0302号。
摘    要:微管构成纺锤体主要架构,在染色体配对与分离过程起重要作用。通过β-tubulin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 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三倍体虹鳟卵巢败育根本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β-tubulin基因开放阅读框1 533 bp,编码424个氨基酸。β-Tubulin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47.5 kDa。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与银大马哈鱼(O. kisutch)同源性高达99.59%。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虹鳟与大鳞大马哈鱼(O. tshawytscha)和红点鲑(Salvelinus alpinus)聚为一支。实时定量检测发现β-tubulin基因在二倍体雌性虹鳟卵巢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240—330 dpf同一发育阶段中,β-tubulin基因在二倍体雌性虹鳟卵巢中的表达量较三倍体雌性虹鳟相对较高,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40—330dpf,β-Tubulin蛋白主要在二倍体虹鳟卵母细胞核内表达,在三倍体虹鳟卵原细胞核内表达量较少。推测三倍体虹鳟性腺败育可能与β-tubulin基因的低表达与组织异常定位有关,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受阻提供基础理论。

关 键 词:虹鳟  β-tubulin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分布
收稿时间:2021/3/8 0:00:00
修稿时间:2021/4/11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