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孢粉记录的青藏高原东北部更尕海地区中晚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
引用本文:刘思丝, 黄小忠, 强明瑞, 林雪如, 白志娟, 彭卫. 孢粉记录的青藏高原东北部更尕海地区中晚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J]. 第四纪研究, 2016, 36(2): 247-256.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6.02.01
作者姓名:刘思丝  黄小忠  强明瑞  林雪如  白志娟  彭卫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摘    要:青藏高原现代季风边缘区中晚全新世气候重建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更尕海的GGHA孔岩芯进行了孢粉分析(平均分辨率为80年,最高分辨率约10年),重建了过去6.3ka以来区域植被和气候的演化历史。6.3cal.ka B.P.以来盆区广泛发育以蒿属、藜科和禾本科为主的荒漠植被,以及一定面积的以禾本科和蒿属为主的草原植被,其中:1)6.3~5.6cal.ka B.P.,盆区周围山地发育有少量以松属为主的针叶林,此时夏季风较强,低A/C值指示湖区相对湿度偏低,但湖区周围仍有小面积沼泽草甸发育;2)5.6~4.1cal.ka B.P.,乔木花粉含量显著降低表明周围山地森林面积逐渐减小,至4.1cal.ka B.P.山地森林已衰退消失,盆区草原和荒漠面积有所扩大,莎草科花粉含量低指示湖泊周围沼泽草甸面积缩小,A/C值指示总体湿度有增加趋势;3)4.1~3.1cal.ka B.P.,周围山地森林不再发育,湖区湿度剧烈波动,湖泊周围沼泽草甸发育停滞;4)3.1cal.ka B.P.以来,蒿属和莎草科含量呈下降趋势,A/C值逐渐降低指示干旱化程度加深,以藜科为主荒漠草原面积增加并伴随以禾本科和蒿属为主的草原面积减小,麻黄和白刺含量有所增加,说明研究区气候较前一阶段更加干旱。中晚全新世以来盆区气候和盆区周围山地森林的衰退可能与夏季太阳辐射的降低以及与之相关的亚洲夏季风减弱有关。

关 键 词:共和盆地   更尕海   孢粉   植被   气候变化   中晚全新世
收稿时间:2015-10-12
修稿时间:2015-12-3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