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州人为热初步估算及敏感性分析
引用本文:王志铭,王雪梅.广州人为热初步估算及敏感性分析[J].气象科学,2011,31(4):422-430.
作者姓名:王志铭  王雪梅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5076,U08330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4285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山大学高性能与网格计算中心支持
摘    要:考虑了工业、交通和生活三种人为热排放源,利用广州市工业和生活能源消耗量、汽车保有量、主干道车流量等数据,估算出广州人为热日变化排放通量,全天平均排放通量411 W〖DK〗·m-2,最大排放通量出现在11时,为723 W ·m-2,其中工业排放占总排放量686%。利用耦合到WRF中的单层城市冠层模式(WRF/UCM),对人为热作用进行敏感性试验,包括无人为热、无日变化人为热、有日变化人为热、人为热排放通量翻倍四种方案。结果显示,方案之间冠层感热通量的差异与人为热设置的差异大致相等。试验方案之间冠层内气温差异较小,单倍人为热与双倍人为热的最大差值约只有02℃。另外,人为热使湍流得到发展,双倍人为热比单倍人为热湍流动能增加约01~04 m2 ·s-2。且人为热对白天城市边界层湍涡有增强作用,添加单倍人为热后使气流垂直速度最大增加可达01 m ·s-1,使垂直混合加强。有日变化的人为热对热岛强度的贡献在中午时最大,单倍人为热的平均贡献率159%,双倍人为热为228%;而无日变化的人为热在凌晨时贡献最大,平均贡献率149%。

关 键 词:WRF/UCM模式  人为热估算  敏感性试验
收稿时间:2011/5/16 0:00:00

Estimation and sensitivity test of anthropogenic heat flux in Guangzhou
WANG Zhiming and WANG Xuemei.Estimation and sensitivity test of anthropogenic heat flux in Guangzhou[J].Scientia Meteorologica Sinica,2011,31(4):422-430.
Authors:WANG Zhiming and WANG Xuemei
Institution: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Abstract:
Keywords:WRF/UCM model  Estimation of the AH  Sensitivity test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