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深海大洋最小含氧带(OMZ)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引用本文:李学刚,宋金明,袁华茂,李 宁,段丽琴,王启栋.深海大洋最小含氧带(OMZ)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海洋科学,2017,41(12):127-138.
作者姓名:李学刚  宋金明  袁华茂  李 宁  段丽琴  王启栋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14);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1030202);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802)
摘    要:大洋最小含氧带(Oxygen minimum zone,OMZ)通常是指大洋水体中氧含量缺乏的水层,一般在水深200~1000 m之间,其形成主要与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导致的溶解氧消耗有关。但到目前为止对OMZ的浓度及水层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以DO低于20μmol/L为标准,低于此标准的海域面积可占全球大洋面积的8%,水体体积可达大洋体积的7%,分布的主要区域包括东北太平洋(ENP)、东南太平洋(ESP)、阿拉伯海(AS)和孟加拉湾(BB)等海域。OMZ在全球海洋氮循环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那里不同化学形态的氮(NH_4~+、NO_2~–、NO_3~–、N_2O、N_2)在微生物的参与下会发生多种复杂反应。在OMZ的上部混合层,硝化作用将NH_4~+转化为NO_3~–,但在OMZ核心区主要进行着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过程,可以将NO_3~–、NO_2~–和NH_4~+转化为气态氮(如N_2、N_2O),释放到大气中,造成大洋生物可利用氮含量更加不足。大洋OMZ区的存在不仅影响浮游生物的丰度、分布、多样性,而且影响生物的生存和迁移行为,但低氧区并不意味着是生物的贫乏区。同时,OMZ有利于有机质在沉积物中的保存,影响Fe、Mn、S等对氧化还原环境敏感元素的迁移与转化。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大洋OMZ对全球物质循环、大洋生态系统和极端环境下生物演化过程有重要作用,但对大洋OMZ可能带来的复杂生态环境效应的认识仍然很有限,目前亟须深入探讨大洋OMZ的形成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关 键 词:最小含氧带(Oxygen  minimum  zone    OMZ)    分布与成因    生态环境效应    大洋
收稿时间:2017/8/21 0:00:00
修稿时间:2017/10/19 0:00:00

The oxygen minimum zones (OMZs)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ocean
LI Xue-gang,SONG Jin-ming,YUAN Hua-mao,LI Ning,DUAN Li-qin and WANG Qi-dong.The oxygen minimum zones (OMZs)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ocean[J].Marine Sciences,2017,41(12):127-138.
Authors:LI Xue-gang  SONG Jin-ming  YUAN Hua-mao  LI Ning  DUAN Li-qin and WANG Qi-dong
Abstract:
Keywords:oxygen minimum zones (OMZs)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ocea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