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联合压汞法的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储层为例
引用本文:孟子圆,孙卫,刘登科,吴育平,李冠男,欧阳思琪,赵丁丁,雒斌.联合压汞法的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孔径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储层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9(2).
作者姓名:孟子圆  孙卫  刘登科  吴育平  李冠男  欧阳思琪  赵丁丁  雒斌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摘    要: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技术以及将高压压汞与恒速压汞联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段致密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展开了研究。对其中10件样品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高压压汞与恒速压汞描述相同的进汞过程,可以将所得孔径分布进行联合并得到表征范围在3×10~(-3)~4×10~2μm的总孔径分布曲线图。图像显示10块样品在孔喉半径80~160μm处存在一个较低峰值,在3.7×10~(-3)~2.6μm范围各样品曲线出现多个峰。孔径分布频率直方图结果显示孔隙类型多集中于纳米孔、微孔以及巨孔,且纳米孔最为发育。纳米孔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纳米孔控制的孔隙空间随孔隙度、渗透率减小有增大趋势,与渗透率相关性差。纳米孔对渗透率的贡献随着渗透率的减小而增大,且相关性较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